动画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1 专业建设背景
1.1专业简介
美术系动画专业成立于2010年,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双师型教师7人,硕士9人,现有在校生164人。该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发展迅速。目前动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一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综合艺术素质,能在电影、电视、游戏、网络、出版、广告和教育等领域从事动画设计、创作、制作等,可以胜任动画设计师及电脑动画创作人员等相关工作,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和创新型动画专门人才。
1.2专业特色
目前,动画专业以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培养实用型综合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动画专业《动漫造型设计》课程建成了山东省省级精品课,在专业教学上,注重提炼和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专业必修课,通过选修课扩展专业综合素养。注重实践教学,特别是依托校内软件园动漫企业聚集优势,建立多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聘请课外设计人员走进课堂,丰富员工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联系,与当地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创作了一批反应地域和时代特色的动漫作品,专业教学将实践性课题作为授课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员工毕业后的就业工作。
2 专业建设的基础与优势
2.1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动画专业从实际出发,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实践教育,建立以培养动画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员工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毕业之后能较快地就业。
2.2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潍坊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寿光是著名的仓颉故里,蔬菜之乡和海盐之都,具有动画专业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作资源。美术系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动画专业师生先后创作和立项了多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动漫作品和课题,为区域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2.3有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
自2010年以来,美术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就业基地8个,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使员工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特别是与入驻软件园的动漫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机制
2.4实践教学有创新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专门人才,美术系提出了“教室就是工作室,课桌就是设计台,教师员工齐动手,技能素质同提高”的实践教学改革目标,要求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把所授知识融合进课题训练或模拟项目制作之中,使员工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升职业能力。将原先的单元制课程运用项目进行重新整合,对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团队成员,均按照项目课程的程序进行组织,专业教学的系统性更加突现,员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专业水平逐步提高,职业能力逐渐养成,综合素质得到加强。
到目前为止,美术系结合实践教学改革,师生参与制作的动画《超级悠悠》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完成的52集动漫剧《农圣贾思勰》入选寿光市2012年重点文艺创作立项资助项目,设计制作的《金陵十二钗》和《菜娃传奇》陶艺作品申请了国家外观专利。同时,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加各类大赛提高和训练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2010年以来,在山东省大员工动漫创作大赛中共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10项,在山东省美术与设计师生基本功比赛中,1名员工获一等奖,2名员工获二等奖3名员工获三等奖。美术系动动画员工中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各年级在比赛中共有45名同学获奖。其实践教学经验《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初探——以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美术系实践教学发展为例》发表在在《职业教育》杂志,充分肯定了我系的实践教学创新做法。
2.5团队力量雄厚
美术系注重对本系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自2010年以来,动画专业教师在国内外各种期刊公开发表学术发表论文20篇,1人获得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者称号,教师主持山东省职成教科研课题1项,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项,潍坊市社科联重点课题4项。2010年获全国高校广告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在全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山东省美术与设计师生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美术系教师本着植根传统、融汇中西、兼容并蓄、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动画团队建设为龙头,坚持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2.6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
公司在校内建设了寿光市软件园,并建成了软件园动漫大厦,截止到2013年2月,落户软件园动漫大厦的文化企业有台湾华幼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强美数字动漫公司等十余家。为解决动漫人才奇缺问题,美术系启动了“百名动漫精英人才培养工程”,先后与中央美术学院鲲鹏影视动画人才教育中心、潍坊科苑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举办影视制作、建筑漫游等高级培训班,共培训员工600多人,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为动漫产业输送数百名优秀动漫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市动漫产业飞速发展。
在“校企联合式”培养模式下,美术系结合学院培养高水平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合作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通过“课程项目化、实训实战化、作品产品化”的工作室课程,将员工引入动漫企业,搭建高水平的教学平台;使得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实现企业项目和员工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为员工搭建了实践实训的良好平台,促进了由员工到“企业人”角色的迅速转换。美术系校企合作创新做法论文《新升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发表在2013年《职业教育》杂志。
近年来,美术系先后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山东文博会、潍坊文展会、寿光菜博会等多场文化艺术博览会,展示了雕塑、动漫等现代艺术作品,通过展示资源、推介项目、交易产品,实现了会展经济与校企合作双丰收。到目前已有杭州时光坐标数字影像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动力影视动漫公司等20余家动漫影像制作公司到校联系业务,寻求合作。在学院软件园建设了高性能动漫设计与制作实验室和动漫制作中心两个专业实验室,建立完善了陶艺工作室、设计制作工作室和摄影工作室,先后安排210名员工前往工作室完成实验课程。目前有《Flash动画制作》、《Maya》、《3DMAX》《后期合成》、《影视编辑》、《DV短片》等多门课程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共开辟8处稳定的、长期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了员工实习实训要求以及专任教师研修锻炼的需要。
2.7服务社会文化建设成果显著
美术系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提高服务“文化寿光”建设水平。举办承办各类高水平的展会,2011年承办了由中国漫画家联合会和山东寿光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激情创意梦想—首届中国漫画艺术博览会”。美术系先后荣获寿光市农圣文化奖优秀组织奖2项,个人奖项5项,师生亲自参与的以雕塑、陶艺为主题蔬菜动漫造型设计作品受到社会各届的赞誉。2013年成功承办了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中国(寿光)文化产业博览会视觉艺术大赛,教师作品共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美术系获得优秀组织奖。
2.14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社会对动画人才质量的需求,动画教育的内涵得到延伸与拓展。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实践教学的特色化管理模式。我们完善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成果展示为手段,以策略管理为保证的多向互动性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实践环节监控体系,增强员工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动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3 存在的问题
(1)团队队伍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办学的开放性不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教师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视野。
(3)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
以服务区域文化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拓宽就业口径,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动画理论和动画素养,掌握现代动画理念与技术表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层次培养的机制,促进员工的个性和发展、全面发展;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梯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外联系,紧跟学术发展动态;加强校地、校企、校际合作, 努力做到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条件完备,办学特色鲜明。
2 具体目标
2.1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层次培养的机制,增强员工的综合能力。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适应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明确性,引导员工熟练掌握多项专业技能,奠定员工将来进行“越界”设计、“越界”沟通的能力,给员工留出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2.2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梯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历层次和学术科研水平为中心,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重点,采取重点培养和适度引进相结合的办法,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改善团队队伍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2.3推进产学研合作体制,着力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动画教育的核心内容, 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使课堂、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化,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型的动画大赛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引导员工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4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员工应用能力。
立足动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动画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 2013年软件园开工建设文化创意大厦,为动漫发展提供孵化器,为美术系动画专业发展提供助推力。
2.5加强校地、校企、校际合作,拓展员工的社会服务能力。
争取社会支持,广泛地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关系,提高师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活动,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2.6发挥专业群的辐射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对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以此带动专业群的全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效应。以动画专业发展为契机,近两年内再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两个本科专业。
三、建设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美术系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立足于对寿光本地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培养动画创新人才,把农圣文化、蔬菜文化和海盐文化传承和动画及创业教育结合,尝试构建融教学、调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调研、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见图
图1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美术系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和质量评价为切入点,通过专业结构和培养目标、规格的调整,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美术系根据本系员工、教师以及教学课程的特点,把动画专业的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
通过基础领域的学习,提高员工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设计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进入工作室提高专业设计技能。
工作室教学加强了教学互动,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思维,真正实行“因材施教”。
第三阶段,艺术市场调研。
本阶段必须提交一份带有具体数据的“市场调研报告”,待报告通过后,才能进行图形的草图设计阶段。
第四阶段,强化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在理论讲授基础上,通过课外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加以强化。
1.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2.1
以社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设计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员工在校的4年时间进行阶段划分,其中第1、2、3、4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专业基本技能;第5、6、7学期在校内进入工作室完成设计项目类课程,采用设计任务为驱动工作室制的教学方法;第14学期为“顶岗实习”。
表1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基本思路
|
优化课程设置的措施
|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设计课程的主体构架,同时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
|
删减一部分相对次要,以及与专业联系不大的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程。
|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设计能力培养的要求。
|
采用设计任务为驱动工作室制的教学方法。
|
一二年级培养基础,三四年级突出专业特色,基础课、必修课搭建专业结构和知识体系,实践环节、选修课提升能力、拓展素质。
|
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前后顺序和彼此联系,突出专业的整体构架。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开发配套教材。
|
拓展员工全面艺术素质发展的需求。
|
新开设现代艺术赏析、书法、民间美术、信息技术课程。
|
1.2.2
社会岗位、工作任务与相应能力分析定位
根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与企业共同探讨每个设计任务的工作要求和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工作室”为载体,按照完成由简单到复杂设计任务的过程,构建基于设计项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将完成设计任务过程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以提高设计能力为主线,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设计项目。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完成设计任务需求为目标,员工完成设计项目的过程的学习与训练,从而培养员工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口径与社会需求对接、人才规格与业界要求对接、员工学业与职业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图2开放式教学评价示意图
1.2.3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开发配套教材
根据就业岗位调查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将动漫造型设计、Flash动画制作、DV短片、Maya、3DMAX、后期合成课程为核心的模块。
表2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建设目标
|
建设进度
|
责任人
|
1
|
动漫造型设计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1年已建成
|
薛慧莉
|
2
|
二维设计基础
|
优质课程
|
2014年校级
2015年讲义教材
|
朱艳
|
3
|
三维设计基础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校级
2015年讲义教材
|
付艳丽
|
4
|
动画场景设计
|
优质课程
|
2014年省级
2015年教材(出版)
|
董海波
|
5
|
DV短片
|
优质课程
|
2014年校级
2015年讲义教材
|
王旭东
|
6
|
Maya
|
优质课程
|
2014年校级
2015年讲义教材
|
崔志康
|
1.2.4
专业教学资料库建设
设计库:重点将企业实际应用过的设计任务,经过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筛选,将符合教学运行的设计任务输入设计库。同时将分散的教师作品,员工课程或获奖的设计作品以及为企业设计的成品等收集、整理、分类、补充更新到设计库中,供专业师生参考。
设计素材库:购置设计类的素材包括动画设计、动漫素材等图片、书籍。
1.2.5
工作室的教学运行与管理
工作室是融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以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学;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
2 团队队伍建设
2.1专业带头人建设
通过“引派结合、校企互通”,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聘用1名政治思想过硬、师德高尚、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科研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能切实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在本学科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
具体措施:设立“学术带头人”专项科研基金,为培养人选创设良好的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条件,保证培养人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2.2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应具有较强公司产品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治学严谨,工作作风踏实,有强烈创新精神和意识,在教学科研中不断进取,能认真研究思考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知名度。
建设措施:设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专项科研基金。为骨干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生活条件。
2.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办公室负责根据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聘用动画设计专家和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10人兼职教师库,使其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20%以上。
建设措施:依据相关评聘办法聘用兼职教师,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制定、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技术职务评聘和教改项目评奖,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
3 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美术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与寿光市软件园内动画制作公司及台湾华幼网数码有限公司、山东中动文化传媒、杭州时光坐标影视公司、济南漫博通国际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等实践基地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依托地方文化环境,力图加强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多方面合作,依托美术系的技术、人才、设备的优势,设立校企研发基地,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研发新技术与新产品,创作一批表现地方文化特色的设计艺术作品。进一步推动动画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3.1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坚持稳定规模、内涵发展为主,瞄准需求,凝练特色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整合学科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寻找学科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重点建设与地方、社会服务紧密相关的实践实训基地,为建设特色专业提供有力支撑。
3.2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1)以寿光市软件园动漫大厦和在建的文化创意大厦为依托,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科研平台,不断提高美术系的服务能力。开设一批直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核心课程,为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发挥重要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工作对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2)加强校企深度联合,积极融入行业,与企业密切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美术系把战略发展与服务区域发展相结合,坚持内涵式发展,以增强美术系科研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在应用领域主动加强与企业,特别是龙头文化企业的联系,开拓多种形式的合作渠道,积极参与专项活动。
(3)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的预测, 时刻掌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以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使培养的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4)其他服务
开展教学服务。利用美术系的优秀的团队资源和较完善的实训设备,接收企业、公司的订单式培养委托,同合作的企业共同致力于订单式人才培养。
项目研究服务。积极鼓励美术系教师参与相关企业的项目研究工作,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理论研究同实践操作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研究、课题参与等途径,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对接。
3.3科研服务教学
(1)建立并完善美术系科技条件资源集聚整合、开放创新的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更广泛地服务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科技需求,以撬动科技资源、服务企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全面提升美术系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
(2)大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利用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为了促进美术系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能力,美术系转变技术管理部门职能,以更专业化的技术中介服务队伍,精心组织合作成果推广。
3.4大员工科研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措施
(1)设立员工科研基金,建立健全的员工科研工作制度。鼓励员工通过申报课题项目来获得基金帮助,提高员工的科研能力,培养其创新水平
(2)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员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丰富其发展内涵,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改革,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实践创新能力。
(3)定期举办大员工科技文化节,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学术科技活动
(4)加强员工社团建设,发挥员工社团在提高大员工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5)建立有利于员工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与激励机制,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评价,构建员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课外创新行动计划。
4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4.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美术系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入驻软件园的动漫制作公司和软件园动画制作中心,是动画专业实验实训平台。近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和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建设,动画制作中心建设了电脑辅助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陶艺与雕塑工作室等。实验室面积达1200m2,能够有效地完成基本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在建的文化创意大厦实训基地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动画相关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课题的研究需要。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可降低员工实验实训成本,改善员工实验实训条件,满足教师实践锻炼和科研需要。
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发挥如下效益:
(1)满足艺术学学科3个专业、20余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需要。
(2)作为本科生动画专业基础理论、专业设计实验教学和实训基地。
(3)作为青年教师技术创新进而提高教学水平的硬件平台。
(4)面向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增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
(5)通过中心的建设,使培养人才能力大大提高。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见表3;实验实训基地与课程、服务功能对接见表4;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见表5)。